我國建筑模板鋼竹木材用量巨大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專家指出,在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模板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結構工程造價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 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模板技術直接影響工程建設的質量、造價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動我國建筑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內容。
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火熱以及各項工程建設的連連上馬,模板行業得以快速發展。 2009年全年建筑模板使用量達5.85億平方米,同比增速為7.3%。業內人士預計,2010年在國內投資力度不降的利好政策的支撐以及國際經濟環境逐漸向好的環境下,我國建筑模板行業生產規模將保持10%左右的增速;2011年~2012年我國建筑模板行業年均生產規模增速將在15%左右;到 2012年底,我國建筑模板行業產量將達2.2億平方米左右。
據統計,2009年中國鋼模板市場規模為1.53 億平方米,同比增速為6.9%。包括鋼組合板及全鋼大模板在內的鋼模板產量為3970萬平方米,同比增速為6.6%%。每年新生產鋼模折算成重量約為 300萬噸,相當于43個法國埃菲爾鐵塔鋼材用量(埃菲爾鐵塔鋼材用量7萬噸),27個北京鳥巢鋼材用量(北京鳥巢鋼材用量11萬噸),3.7座杭州灣跨 海大橋的鋼材用量(杭州灣跨海大橋鋼材用量80萬噸)
2009年柳州膠合板模板市場規模為3億平方米,同比增速為8.4%;其年產量為 7730萬平方米,同比增速為9.7%。竹膠合板模板的市場規模為1.22億平方米,同比增速為7.9%;其年產量為 314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1%。每年有近1.1億平方米竹/木材生產建筑模板。
據測算,為生產這些木模板,每年需砍伐1600萬棵直徑為30厘米的大樹,即1萬公頃森林面積。這1萬公頃森林,每年可產生氧氣270萬噸,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60萬噸,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1000噸,每年可吸附/阻擋粉塵12萬噸。 2 建筑模板格局將悄然改寫
據悉,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有企業在探索這種復合材料建筑模板,但由于材料技術 難題一直沒有攻克,此項產品開發基本上被擱置。隨著高分子復合材料合成技術作為國家863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成果,經過國內一批重點高校、研究院所的專業技 術人員多年的研究開發而成熟完善,復合材料模板研制工作才得以繼續。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國建筑結構以磚混結構為主,建筑施工用模板以木模板為主。 上世紀80年代初,各種新結構體系不斷出現,現澆混凝土結構猛增。由于我國木材資源十分貧乏,在"以鋼代木"方針的推動下,我國研制成功了組合鋼模板先進施工技術,改革了模板施工工藝,節省了大量木材,鋼模板推廣應用面曾達到75%%以上,鋼模板生產廠曾達到1000多家,鋼模板租賃企業曾達到1.3萬多 家,年節約代用木材約1500萬立方米,取得了重大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建筑結構體系又有了很大發展,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大量興建,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鐵路等飛速發展,對模板、腳手架施工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模架體系,同時也研制開發了多種新型模板和腳手架。當前,我國以組合式鋼模板為主的格局已經打破,已逐步轉變為多種模板并存的格局,組合式鋼模板的應用量正在下降,新型模板的發展速度很快。
業內人士預言,復合材料建筑模板的出現,必將打破目前我國建筑模板行業已逐漸形成的鋼質模板、木膠合板模板、竹膠合板模板三足鼎立的局面,將開創一個嶄新的綠色建筑模板行業,開啟中國建筑施工新境界,實現中國人的綠色環保、節能高效建筑施工夢想。
木質建筑模板,是一種人造板。用涂膠后的單板按木紋方向縱橫交錯配成的板坯,在加熱或不加熱的條件下壓制而成。層數一般為奇數,少數也有偶數??v橫方向的物理、機械性質差異較小。常用的有三合板、五合板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膠合板術語定義(Plywood-Classification) GB 9846.1-88 本標準參照采用國際標準ISO2047-1972《膠合板一詞匯》。
當底板或頂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并具有一定強度(≥1.2MPa),即用手按不松軟、無痕跡,方可上人開始進行軸線投測。根據軸線位置放出墻柱截面位置尺寸線、模板500 控制線,以便于梁模板的安裝和校正。當混凝土澆筑完畢,模板拆除以后,開始引測樓層500mm 標高控制線,并根據該500mm 線將板底的控制線直接引測到上。 首先根據樓面軸線測量孔引測建筑物的主軸線的控制線,并以該控制線為起點,引出每道軸線,根據軸線與施工圖用墨線彈出模板的內線、邊線以及外側控制線,施工前三線必須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裝和校正。